張達京
第一任漢人總通事---通事變成大地主
張達京,字振萬,號東齋,生於康熙29年(1690),父為前清武舉,原籍廣東省大埔縣赤山鄉,從小習武,並得其父傳授本草精華;康熙50年(1711)行商閩南,既而隻身渡台,由南部至岸裡社,時其族正流行疫癘,行醫族藥,備受敬重。
張達京因協助岸裡社族人除卻瘟疫,並教化耕作,頗受族人尊敬,並將族女嫁與張氏為妻;雍正三年(1725),首任岸裡五社(岸東、岸南、麻裡蘭、西勢尾、麻薯屯)總通事;雍正九年(1731),大甲社作亂,張達京聯合岸裡社第三代土官潘敦仔率社內丁勇參與平亂。
雍正初年起,張達京以本身為首代表的六館業戶(張振萬、陳周文、秦登鑑、廖朝孔、江又金、姚德心)或張承祖業戶名義募工籌資造
圳,陸續與岸裡社訂立墾約,先開水定汴,私圳內之水,定作十分,八分歸張振萬,二分灌溉番田;復築樸仔籬口大埤水,公圳汴內之水定作十四分,每館配水二分,留二分灌溉番田。以開
葫蘆墩圳(舊稱貓霧拺圳),引進大甲溪水灌溉為條件,而換取台中平原之大片土地,謂「割地換水」。
張達京身兼漢人通事及圳開墾業戶,協助官軍敉平地方亂事,並更加擴展其開墾範圍,幾年間已成為地方巨富,後遷翁仔社庄,傳有六子,子孫築宅第「萬選居」,乾隆23年(1758)奉憲裁退職位回籍,由土官潘敦仔繼任通事一職,乾隆三十八年逝世;後人為紀念此一開荒拓墾先賢,在社口萬興口設立張達京長生祿位供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